什么是pcm復用設備?那么首先我們來說說什么是PCM設備
PCM設備:中文稱脈碼調制,英文稱Pulse Code Modulation,簡稱PCM。最早是由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PCM設備開始應用于市內電話網以擴充容量,使原有的音頻電纜的大部分芯線的傳輸容量擴大24~48倍。各國相繼把脈碼調制成功地應用于同軸電纜通信、微波接力通信、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等中、大容量傳輸系統。在80年代初的時候,脈碼調制已用于市話中繼傳輸和大容量干線傳輸以及數字程控交換機,并在用戶話機中采用。
光纖通信系統中,光纖中傳輸的是由二進制光脈沖“0”碼和“1”碼,PCM由二進制數字信號對光源進行通斷調制而產生。而數字信號就是對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進行抽樣、量化和編碼產生的,稱為PCM(Pulse-code modulation),即脈沖編碼調制。
中國標準采用的是歐洲的E1標準。T1的速率是1.544Mbit/s,E1的速率是2.048Mbit/s。 脈沖編碼調制可以向用戶提供多種業務,既可以提供從2M到155M速率的數字數據專線業務,也可以提供話音、圖象傳送、遠程教學等其他業務。對數據傳輸速率要求較高特別適用它,需要更高帶寬的用戶使用。
那么什么是pcm復用設備?
復用設備是一種小容量、多業務的復用及傳輸設備,它能為用戶提供綜合的通信功能,滿足用戶對電話、數據以及計算機網絡連接的實際需要。它的多種傳輸方式使其能靈活的應用在各種通信網絡中:可以作為光電一體化綜合通信業務接入設備,或作為小容量多業務接口的PCM復用設備,或作為專線網絡的綜合通信業務接入設備。
復用設備可以將1~30路電話和1路N*64K以太網信號復合成一個標準的2M(E1)通道進行傳輸。該設備采用的專用數字復接芯片,它將設備中的數字邏輯功能幾乎全部集成,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并降低了成本。該設備整機性能優良,工作穩定可靠,功耗低,集成度高,體積小,易于安裝維護。